服務熱線
13430557816
傳感新品
【中山大學:在超結構泡沫傳感器取得新進展,用于設計和構建基于多樣的構建單元的超結構材料】 柔性壓阻型傳感器在電子皮膚、健康監(jiān)測和運動檢測等方面展現出廣闊的應用價值。通常認為,壓阻型傳感器的壓力靈敏度與傳感元件孔壁之間的接觸數量和導電通路的形成密切相關。 然而,傳統(tǒng)壓阻型傳感器通常表現為正的泊松比特性,即在縱向壓縮時發(fā)生橫向膨脹。由橫向膨脹引起的孔壁面外彎曲行為會導致兩個孔壁之間的間距增加。于是,傳感器在單軸壓縮時產生的壓力靈敏度被橫向膨脹所抵消,這嚴重削弱了它的靈敏度。 有鑒于此,翟文濤教授團隊開發(fā)了一種新型的雙向匯聚定向冷凍鑄造技術,以實現對泡沫內部的拉脹結構的可控構筑。與傳統(tǒng)定向冷凍和隨機冷凍技術不同,這種新型的設計策略能夠實現孔型和孔的方向的精確控制,從而賦予合成泡沫特殊的機械性能。所構筑的泡沫表現出反常識的現象,因為其在受到縱向壓縮時在發(fā)生橫向收縮變形。 與傳統(tǒng)結構相比,這種具有負泊松比的超結構材料的橫向收縮引發(fā)孔壁的面內彎曲,從而增加壁對壁接觸點的數量和導電通路的形成,有利于強化傳感器的靈敏度和傳感可靠性。 此外,負泊松比效應顯著強化了傳感器的機械彈性和耐壓性,使其在大應變反復壓縮的情況下也展現出優(yōu)異的傳感穩(wěn)定性。由其集成的傳感器可實現對壓力分布和運動員的步態(tài)的監(jiān)測。由于超結構泡沫的負泊松比效應主要來源于合成的微結構而不是材料的成分,這種具有普遍適用性的技術可以被用于設計和構建基于多樣的構建單元的超結構材料以滿足各種用途的需要。 來源:傳感器專家網
上一篇 : 未來傳感器的8大趨勢